# # #

首页 > 视看沈抚 > 正文
媒体看沈抚|人民网、新华网、国际在线等媒体聚焦沈抚示范区 打出“组合拳” 引南下企业“归巢”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6日 00:00
【字体: 放大 缩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我更惦记在沈抚示范区的公司,毕竟那边刚刚投产还不到半年的新企业,有很多事情需要亲自打理、安排。”电话里就能感受到辽宁科京公司董事长刘曙光内心的焦虑。这段时间,由于疫情管控等原因,刘曙光被“卡”在了上海和江苏。

沈抚示范区招商一部副部长、科京项目管家李明明告诉刘曙光:“辽宁科京公司项目需要管委会帮助解决的事情包在我身上。”

辽宁科京公司生产储能电池材料,产品替代进口。去年3月,正在沈阳一家医院里养伤的刘曙光被沈抚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董峰诚意打动,把本来要放在江苏的新材料专利项目“调转车头”,落户到了沈抚示范区。

5月签约,6月完成厂房租用,7月开始进场装修,12月投产,这是目前国内第一条储能电池材料自动化生产线。

今年60岁的刘曙光是辽宁沈阳人,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在外打拼,目前公司遍布北京、上海、江苏等地。这次新的专利项目在沈抚示范区落地,刘曙光直言:“是沈抚示范区的发展优势和营商环境让我选择了到辽宁发展。”

近两年来,与刘曙光情况类似的还有很多,一些曾经“南下”的老板和企业,被沈抚示范区的相关政策所吸引,纷纷选择在沈抚示范区投资发展。

“沈抚示范区按照辽宁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坚持创新驱动,用制度创新引领发展,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目标,着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同时,持续为产业创新铺路搭桥,搭设平台,努力将各方面要素向沈抚示范区集聚,才吸引了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和高科技项目落户沈抚示范区。”董峰介绍说。

江苏北人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振友是辽宁抚顺人,2010年到上海创业,后来又将企业迁至苏州。近十年来,他的企业依靠自身的技术实力和项目经验积累,成为国内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及智能装备行业的佼佼者。近年来,企业正在运作苏州项目的再投入,扩大生产规模。

沈抚示范区招商团队得知消息,主动出击,诚邀朱振友回辽发展。盛情之下,去年6月,朱振友的团队与沈抚示范区对接,9月正式签署了《江苏北人智能制造(沈抚)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项目于今年3月15日正式投产运营。

“沈抚示范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示范区对招商项目给予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我更加感受到家的温暖。我要把新的项目、新的投资留在沈抚,支持家乡的发展,助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朱振友感慨道。

沈阳鹏悦科技有限公司是东北地区唯一通过国家审评的创新医疗器械企业。董事长赵文兵在沈抚示范区的诚招之下,选择把汇集行业顶级科研团队潜心研发10余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心脏冷冻消融系统”技术,落户沈抚示范区,面向国内外推广应用。

在项目落地到投产前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沈抚示范区为该企业成立服务专班,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已经开始着手建立省级产学研联盟、揭榜挂帅项目,并将努力推动建立国家级低温医学创新中心。”赵文兵说。

近年来,沈抚示范区不断构建诚信政府,优化营商机构,企业政策兑现率达100%。同时,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投资和人才引进的政策,支持创业创新,留住并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和人才团队。

白欣卉就是看好了沈抚示范区的投资发展和生态环境,把设在上海的融资公司总部,搬回到沈抚示范区,注册成立辽宁省鑫昱私募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她说:“沈抚示范区良好的法治环境,让市场主体感受到了自身权益得到保护,让我们这些回归的‘小燕子’能安心在这里发展。”

董峰表示,沈抚示范区成立五年来,用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举措,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四个定位”“五大任务”,用解放思想推动思想解放,初步形成了40项制度性创新成果。

未来,沈抚示范区将持续强化公务人员服务意识,提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水平,逐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打造成本洼地、投资高地。

(作者:兵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