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改革创新 > 营商环境 > 正文
改革创新
一纸证明暖心窝 示范区帮我解“心结”
发布时间:2020-10-22
【字体: 放大 缩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盼了太久太久,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10月10日,在李石社区的政务服务中心,韩先生拿到了期盼已久的低保证。用他的话说,“这是个十全十美的好日子,充满了喜悦、也充满了感动。”

没想到!干部到我家 心结用心解 9月10日,家住李石街道李石社区的韩先生家里来了一拨特殊的客人,来自示范区行政审批局党支部的党员干部不仅送来了生活慰问品,还为他办了一件“没想到”的事儿。 从他们的叙述中,韩先生第一次听说“包保”这个词。“家里还有什么困难?您就说,我们‘包保’到户,尽力解决。”在日常审批服务中积累的服务意识使审批局的党员干部捕捉到了韩先生有没说出口的困难,再三询问后,韩先生道出了自己无法办理低保证的窘境。

韩先生的原籍在李石街道李石社区,多年前他到南京上学,户口便随学业迁至南京。2018年秋,因患病无法正常工作,韩先生不得不回到老家疗养。此后,他和母亲每月仅靠母亲的800元农保补贴金勉强维持生计。面对积蓄渐渐被高额医药费耗尽的窘境,他也曾去社区申请低保补助,但由于其户口还在南京,故当时无法办理。 他也曾想过回到南京办理户口迁出,但因身体状况和这笔不小的路费开支只得作罢。户籍问题,成了韩先生生活上的一道坎儿,也是压在他心中最沉重的石头。 但,这并不是死结,此次走访慰问理出了这个结的答案。韩先生心中的“办不了”被示范区工作人员的“我们来想办法”破解了。原本他自己不敢去想的事情,出现了转机。 为了缓解韩先生的困境,解决他的切身难处,审批局负责人向社区进一步了解了韩先生的情况及相关信息后,第一时间联系了示范区公安局、社会事业局,共同想办法推进解决。 “去不了,那就用去不了的办法。老百姓的难题,不能不办。”公安局负责人如是说。为民解忧的初心,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动力。 想都不敢想!36小时,办成了! 9月21日、22日,派出所户籍民警和示范区公安局民警先后来到韩先生家。“民警们话不多,问了几个关键问题、办了一些手续后就走了。”韩先生以为这只是普通询问,甚至没有询问工作人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但他不知道的是,为了他家户口本里的这一纸内页,示范区公安局的民警们昼夜不歇、全力推进。 “再走手续,又要一个月,想办法办,不能耽搁!”示范区公安局领导班子得知情况后,果断采取容缺办理的方式解决问题。为此,公安局治安与出入境管理支队的民警积极联系辽宁省公安厅、江苏省公安厅、南京市公安局,将户籍迁移工作简化为4道必要的审批程序,并通过网上提交的方式提高了办理效率。最终,在基层派出所民警的高效协作下,顺利将韩先生的户口迁回至李石派出所。 而这距离他们第一次去了解情况仅仅过去了36个小时。 9月23号上午,韩先生照例去医院做检查。“您好,我是示范区民警,您在家吗?我们来给您送户口本。”打电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此前到访的民警。回忆起当天的情景,韩先生激动地说:“我想都不敢想!户口办下来了,这么快!还特意给我送过来!”

在示范区住,踏实了! 与此同时,示范区社会事业局也在并行推进基础手续的准备工作。“一定能让您领到10月的低保金。” 社会事业局负责人简单一句承诺,换来了韩先生质朴却充满希望的回应——“心里踏实了!” 经过劳动能力认定、社会公示等必要环节,长假过后,韩先生在社区政务服务中心拿到了他盼望已久的低保证。 得知从本月开始就可以领取低保金后,韩先生连连表示“没敢想”。他难以抑制激动、不停地说:“本来是我个人的原因办不了手续,各单位却不嫌麻烦、主动帮我解决了这么大的难题,示范区是真的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千言万语都不能够表达我心中的激动和感谢!” 凝聚合力、务实高效 细微之处见担当 一纸证明,温暖了百姓心窝;一片赤诚,践行了沈抚担当。 真正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为解决难题,行政审批局、公安局、社会事业局从为民解忧的情怀出发,凝聚合力,形成了部门联动机制,用热心主动服务、用真心高效办理,帮助韩先生解开了多年的心结。从“事情该谁办”到“我能办什么”,从“职责是什么”到“老百姓需要什么”,主动靠前服务的背后是示范区上下意识的转变。 民生无小事,事事记心头。这是示范区对老百姓的承诺,也是示范区“埋头苦干、追求卓越”精神的生动体现。此次难题的解决,不仅是示范区“包保”机制成功实践的一个实例,也是服务百姓的一个缩影,更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