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防疫大考,重在基层,难在基层。在防疫期间,沈抚新区基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不言困难,只想办法。拉古经济区鸽子村第一书记唐立更是以实际行动让全村的百姓竖起了大拇指。
危急时刻,迎战!
拉古经济区鸽子村在第一书记唐立“较真儿、认死理儿” 的带动下,两委密切配合,高度重视防疫工作,真抓实干,在“实”上下狠劲儿,在“细”上做文章,村防控工作有效进行。这次的大考,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考试,“试题”是全村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往小了说,这是鸽子村一大家子的问题;往大了说,咱们这也是全国疫情防控工作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所以,这次考试只能赢。”她说。
1月22日,鸽子村按照上级要求开始部署防疫工作。随着疫情的发展,5天后,村两委全员返岗,进行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全员迎战,网格化排查全面展开。2月1日,鸽子村开始“封村”,村外所有小路口全部堵死,村内安排巡逻,并制定了相关规定和措施,号召全体村民配合执行“里不出,外不进”的命令。
在工作中,唐立勇敢挑起第一责任人的担子,这场大考中,她找到了难题也是解题关键——让全体村民“动”与“不动”的关系和办法。“动”的是高度重视的思想、加强防范的卫生防范办法;“不动”的是信念不动摇不恐惧、行动不动待在家的高度配合。她对防控小组人员提出,要把“严”“实”“细”做为工作的总要求,开展人员全面排查、外来严控隔离、提供便民服务等主要工作。
严防死守需要“较真儿”
公共场所是防控工作的重点,唐立一有空就去检查超市,严禁一切娱乐活动和人员逗留,要求营业人员天天汇报体温等健康情况,发现有安全意识不强、不戴口罩的现象,她耐心给他们讲防控常识,要求店主听到门响有顾客来,第一动作就是“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在她的要求与日常严查下,门响——戴口罩,已经成为了每户村民的习惯。
有村民不理解外乡回村人员要隔离14天的规定,她主动做工作,耐心地解释、安抚,“回家过年是孝敬父母,那我们得让父母安心,前提是你给家人带来安全,好好陪家人,每天我们微信聊天两次告诉一下体温健康情况,生活中有问题随时找我们……”
在网格员的日排查工作中,原来要求有情况立即汇报,她发现有人懈怠,改为每日零汇报制度。有人嫌她严的过分,她就在工作群里跟大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讲解,并及时安排学习上级相关政策和精神,让大家提高认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网格员全体做到了每天主动按时汇报外来外出人员情况,把住了“里”关。在“外”关的封路封村的工作中,刚开始是在“战斗”中度过的,骂人的、发牢骚的、求情的、无论如何就是要出村转转……为了能严格执行,她和村主任不停地巡查卡口,要求必须守住任何人员和车辆的进出,外出上班的车停在村外不准再回村,凭单位健康证明才能签到入村。终于,村民们理解了唐书记的“较真儿”,集体守住了“外”关。
细致就能换真情
最初,也有不支持的村民投诉,但唐立的服务感动了他们,得到了村民的认可。条幅、宣传单、宣传册、广播、微信群,各种渠道都被唐立用来做宣传。她还自己编制幽默小标语,缓解村民的压力——超市门上贴着:“买完东西请回家,不留坐客请原谅”,村口登记处的签到表上写着:“开心上班,安全下班,请留下你的健康秘籍”,车辆消毒处一句“下班来找我‘消’你吧”成了村中的流行语。
面对购物不便的情况,唐立更是以身作则当起了村民们的“小货郎”。“唐书记,现在能上哪儿买菜?”“我们帮老王家超市上菜了,去他家买吧,记得戴口罩!”“唐书记,我要买水果。”“给你电话,送货上门,你到村口来接”……每天像这样的电话,唐立都热情地回应着。
刚刚返岗时,防控物资缺少,她把家里的物资都拿来了,还千方百计筹集,筹集到口罩、手套、体温计、防控服她都第一时间捐献给了村里。对家庭有困难的村民,唐立和村干部还主动为他们捐款,帮助他们共渡难关。
不只一个人问过唐立,为大家做了那么多工作,当遇到不理解和捣乱甚至投诉的,委屈不?她每次的回答都很简单:“没时间想那些,百姓有情绪和矛盾就要赶紧化解,大家在家时间长了,难免遇到问题,我们还得继续严管、死管,不能放松,错了一步全盘皆输!”
作为基层干部,她没有轰动的事迹,有的只是平凡当中的果敢、方法和坚持的力量。她说:“干好每一件小事,才对得起百姓这一声‘书记’。疫情大考,跟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