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沈抚示范区对在“项目管家”服务中工作质量不高、服务项目不到位,影响了项目推进速度的个别部门给予通报。这是示范区今年以来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强化项目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面推动招商引资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工作中亮出的第一张“黄牌”。
年初以来,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沈抚示范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受到较大冲击,原本策划好、准备好的一系列招商推介和洽谈活动都“扪”在了手里,一时间招商引资“走不出去”“请不进来”。面对这样的局面,沈抚示范区树牢“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意识,增强“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等不靠,迎难而上。示范区创新招商形式,采取网上招商推介、视频洽谈项目的办法,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3月25日“云”签约了一批招商项目,12个签约项目总投资超过660亿元;4月29日又集中开复工88个项目,其中招商引资项目就有34个。8月4日,又集中签约10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集中开工12个项目,总投资额290多亿元,到8月底,沈抚示范区当年签约项目数达52个,计划投资额超950亿元。
在疫情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沈抚示范区走创新招商之路,取得了这样意想不到的成果,签约项目投资额甚至超过了上年同期水平。为了让这些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设,示范区管委会向全区各部门“发号施令”,两个字概括全部内容:“服务”。要求一切围着项目办,一切为了项目干,对每一个项目开展一对一的服务,针对项目落地和开工遇到的问题,解决回复的意见不能“过夜”,在办理相关手续时,要不断刷新“纪录”,处处体现示范区的服务水平,展示示范区的效率和速度。 投资促进局推出“四则运算”法,强化对项目的服务,即:服务做“加法”、行政审批做“减法”、要素保障做“乘法”、问题解决做“除法”,从而保证了“解决问题零容忍、推进项目零延误、协调督查零距离、高效服务零差距”的服务标准。盛世五寰项目从签约到落地开工仅用30天,同时实现了土地摘牌当天仅用两个小时便办理了《预施工许可证》的示范区效率;一方天年医疗大数据项目4天完成地块征收、2天办完《预施工许可证》,保证了项目按时开工建设。示范区投资促进局与改革发展局建立联合服务项目机制,实行招商引资项目联合走访调研机制,定期走访重点开工项目,为项目建设畅通绿色通道。 投资促进局局长李志波介绍,为做好项目服务,示范区出台了《示范区全生命周期项目(企业)管理决策机制及工作流程》,实行项目系统化服务和“日报告+区域包保”,并针对重点问题实行定点专题调度,服务、服务、再服务,切实做到项目服务的精准化。
一方天年公司总经理李红很有感慨:“在沈抚示范区投资发展,最先得到的是优质的服务和发展的信心,示范区把我们这些引来的项目当成‘掌中宝’,这样的营商环境,何愁企业不发展。” 七喜精准医疗项目负责人庞士振激动地说:“在沈抚示范区感受到了良好的服务态度、快捷的服务速度、有感情的服务温度、有质量的服务精度,‘四度’合一的服务,心里踏实、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