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宁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在行动
没有仪式,没有讲话,撸起袖子来了就干。
3月4日,在沈抚示范区李石街道康宁社区,记者看到了一场特别的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讲述了“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这句话能够在社区居民之间广泛流传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聚焦活动现场。
镜头一:小招贴 旧沙发 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来清理
3月4日上午8点左右,康宁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40余名志愿者就带着小铲子、大铁锹等工具,早早地来到了社区广场上,简短的沟通后,大家就像打扫自己家一样,各司其职做起了社区的“美容师”。
康宁社区党员志愿服务站成立于2015年6月,经过近6年的发展壮大,先后成立了治安巡逻岗、环境美化岗、法律援助岗、医疗服务岗等13个岗位,并推出了每天一项特色服务活动,周一理发、周二医疗、周三修理钟表……在这里,志愿服务天天有、服务居民不休息。
“今天先把大件垃圾清运出去,再暖和一点就开始打扫花坛,养护一下花花草草,大家每年一到时间就会自发开展这项活动。”忙碌的间隙,原治安巡逻队队长73岁的倪大刚大爷向我们介绍着。作为服务队的老队员,2019年因为年龄原因,他把队长的职务传递给了更年轻的队员。虽然不担任队长,但倪大爷依然活跃在康宁社区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中。
镜头二:“参加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比营业挣钱更有意义。”
“大爷,发型满意不?”在康宁社区志愿者活动室,伴随着剃头推子的嗡嗡声,36岁的陈翔海动作娴熟的为居民们剪着头发。据了解,陈翔海在康宁社区经营着一家理发店,得知社区有学雷锋活动,他第一时间来到社区报名参加。
“关店一天损失不小吧?”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陈翔海真诚而干脆地回答说:“参加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比营业挣钱更有意义。”
别看陈翔海是一名个体经营者,在他的心中一样有一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红心,就在前不久他正式向康宁社区党总支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陈翔海说最羡慕的就是身边亲人、朋友的党员身份,希望自己也能早点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在生活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更多的居民服务。
镜头三:志愿服务是一种日常习惯 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活动当天,沈抚示范区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也来到康宁社区,为居民们提供了免费测血糖、量血压服务。
“平时有头晕、迷糊的现象吗?经常量血压吗?”活动现场,两位医护人员认真地向每位来检查的居民询问着。社区书记杨兴宏告诉记者,在这些居民中65岁的杨静梅有故事。
杨静梅是李石街道大南乡的一休干部,退休后主动接下了康宁社区和美小区19号楼楼长的工作,成为了社区和居民之间的联络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杨阿姨尽职尽责地完成着每一项工作,用自己的力量守护着大家共同的家园。
“社区环境好了,我们自己是最直接的受益人,能为社区建设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我心里特别高兴。”提起现在的生活,杨阿姨说她觉得自己特别幸福,也很知足。是志愿者,也是受益人,在康宁社区志愿服务是一种日常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镜头四:让志愿者们的爱心得到更多回应
当天,除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康宁社区的帮扶共建单位锦州银行、校社联盟单位沈阳工学院的爱心团队也带着慰问品走访慰问了社区里的部分生活困难人员家庭,给他们送去了米、面、油等慰问品。
“这些学生总来看我,陪我聊天,帮我打扫卫生,今天又用义卖的钱给我买了这么多东西,真心谢谢孩子们的陪伴。”张丽丽今年64岁,患有心脏病多年,去年又得了脑血栓,目前行动不便。看到沈阳工学院的朱玲珠老师又带着学生来看她,张阿姨激动地回忆起了学生们几年给她到来的关心和温暖。“有这么多学生,这么多好心人关心我、支持我,我一定会乐观坚强地生活下去。”张丽丽泛着泪光感慨道。
就在张丽丽和沈阳工学院的师生们唠家常的同时,锦州银行的爱心团队在康宁社区志愿者积分奖励区和杨兴宏琢磨起了一件“大事儿”。社区志愿者积分奖励是康宁社区为表彰志愿者的奉献精神,鼓励更多的居民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中来建立的特色活动。
“这项活动特别好,我们也希望能够参与其中,把奖励升级,让志愿者们的爱心得到更多回应。”锦州银行开发区支行行长刘娜说。
如果不是亲身参与,记者无法想象,在一个小小的社区里,短短的一个上午会发生这么多和传承雷锋精神有关的感人故事。这些事情虽然都不大,但是却最直观也最生动地反映出了在康宁社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让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居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岗位上发挥作用、贡献力量,把雷锋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康宁社区已经给出了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