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辽宁日报第7版整版刊发文章——《涵养“山清水秀”生态 蕴育“生机盎然”活力——沈抚示范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纪实》,集中报道了示范区以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打造生态、厚植土壤,加强改革政策统筹、进度统筹、效果统筹,推动改革直面问题、精准施策、攻坚突破,放大特色优势,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全体共识、统一行动,一幅幅“优环境”的生动画面,正汇聚起“促振兴”的宏大场景。
涵养“山清水秀”生态,蕴育“生机盎然”活力——沈抚示范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纪实
辽宁日报记者 董翰博
引言
一次办事体验,让张磊对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的营商环境印象深刻。
作为一家美容机构的经营者,张磊打算给企业更名。伴随更名的是,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公共卫生许可等多个证照的变更。在她的预想中,这一系列变更环节多、手续杂,估计挺麻烦,走完整个流程得三四天。
可来到沈抚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业务窗口,工作人员的开场白瞬间打消了张磊的顾虑。
“不用那么久,所有材料都由‘零填表’系统自动生成,涉及变更的多项证照信息也都在这集中办理,您只需提供身份证和企业公章。”工作人员边解说边操作,不到十分钟,审批材料就已递交到后台。“系统会自动调取数据库信息,不用重复提交要件,后台多部门并联审批,很快您就能拿到新证照。”工作人员补充道。
不到20分钟,张磊拿到了更名后的多张新证照。如今,在沈抚示范区,和张磊一样,不少市场主体、群众切身感受到这里“办事方便”的满足感、“一网通办”的畅快感。
市场主体数量多少、活力高低、结构优劣以及成长快慢,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沈抚示范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立足建设东北地区优化投资营商环境标杆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涵养“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蕴育各类市场主体“生机盎然”的发展活力,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
数字正在刻画出“沈抚磁场”的引力之强:截至今年2月,全区实有各类市场主体(不包含集群注册个体工商户)22361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4.47%。
聚焦热点需求 办事便利感不断提升
从9时20分到达沈抚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专窗”,再到11时10分拿到所有证照离开,沈占成在沈抚示范区开办文化传播公司的过程,让他切身感受到企业办事之简、审批速度之快、政务服务之优。
对于“沈占成们”来说,办事是否方便,是评价营商环境好坏的直观标准。近年来,沈抚示范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灵魂,着重破解服务对象的“急难愁盼”,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便利度,形成了企业开办7环节3小时办结等28项制度性创新成果。
行政审批覆盖“全”。围绕企业发展历经的“市场准入-生产经营-退出”3个阶段,沈抚示范区探索形成多项改革成果。在市场准入阶段,通过应用自主研发的“零填表”系统,以问答方式采集相关信息,系统智能生成标准化表格、模板化决议和章程,服务对象签字确认即可完成业务申报,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小时以内;在生产经营阶段,率先创新推出“一次变”改革,将名称变更、住所变更、经营范围变更等七大类变更业务与相关经营许可、税务登记、社保、医保等67项中高频变更事项优化为“多项变更,一次办结”,让企业可实现全流程“只提交一次材料”即可完成多项变更审批业务,真正解决了以往办事“多次跑、多部门、多材料”的问题。改革实施后,市场主体申请材料减少62.06%,申请表格减少86.05%,填表要素减少49.98%,审批时限较法定时限减少93%。
审批效能体现“智”。针对政务服务在作风纪律、服务态度、办事效率、服务水平等方面出现的常见问题,沈抚示范区创新开发出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效能监察系统,系统贯穿服务对象办事的全过程,融合了预判预警、实时监察、动态监管、评价管理、流程追溯等一系列功能,突出办事时效和服务质量的监督与研判,实现了事前监管预警化、事中监管可控化、事后监管可溯化,打造“问题预警、响应及时、过程可控、结果可溯”的审批效能“阳光监督体系”,真正让办事群众能够“办成、办快、办好”。
服务企业突出“优”。沈抚示范区海关部门开设“涉外综合服务单一窗口”,在全省率先实现涉外综合服务的一站式办理。沈抚示范区税务部门开发“小诺客服”税务智能机器人,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7×24小时”智能咨询服务;不断拓展“非接触式”办税服务模式,发布206个税费事项网上办理清单,做到政策“码上可知”、咨询“线上可答”。
聚焦重点关键 法治化环境持续向优
在沈抚示范区深井子社区办公室,年逾古稀的刘大妈眼含热泪。
泪水源于感激。刘大妈曾因邻居家失火被烧伤而得不到赔偿,又因不懂法而维权受阻。多亏了社区聘用的法律顾问提供援助,在她心头积压多年的阴霾正在渐渐消散。“律师进村到家,代写起诉书,帮助我用法律维权,让我心里特别敞亮。”刘大妈感慨。
刘大妈之泪,成为沈抚示范区深井子街道开展“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工作的生动注脚。近年来,为增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提升示范区法治化建设水平,加快社区(村)基层组织治理能力建设,从源头上避免或减少因矛盾纠纷形成的信访隐患,沈抚示范区积极开展“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
所谓“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即沈抚示范区在重大执法行为、规范性文件出台、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经济合同、行政复议案件、重大信访案件和突发性事务中,由聘用的法律顾问进行法律审查,提供法律意见,开展代理或办理相关法律事务活动,为辖区内各村(社区)提供优质法律服务,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纠纷靠法的良好氛围。目前,这项工作已实现58个社区(村)全覆盖。
“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是沈抚示范区加强法治化建设的鲜活实践。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企业只有在一个公平、透明、法治、诚信的环境中,才能对未来看得清、可预期、有信心,才能放心投资、安心创业。近年来,沈抚示范区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聚焦到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建设上来,持续加强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充分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打造诚信政府的良好形象。
在着力打造“信用示范区”方面,沈抚示范区正在探索建立信用体系,开发企业信用评价平台,从“企业财务数据、企业公开数据、主观评价信息”三个维度着力构建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开展“政府失信”专项整治,从存量及增量两方面入手,实施“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模式;坚持“新官理旧账”,扎实推进历史遗留案件化解。
聚焦共享共建 成本竞争力稳步增强
近日,在辽宁(沈抚)数字经济创新育成中心的支持下,保融盛维科技公司研发的数码电子雷管芯片管理平台项目通过考核评审,得到了500万元的资金扶持。满载而归的企业负责人曹瑞雪难掩兴奋,“沈抚示范区以真情实感、真金白银鼓励发展数字经济,让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预期。”
对各类市场主体来说,最关心的就是成本、盈利这些所急所盼。成本竞争力强不强,是衡量营商环境优劣的重要尺度。近年来,沈抚示范区坚持以提升成本竞争力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举措,聚焦企业发展关键点,持续发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融资成本、物流成本、用能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降制度交易性成本。沈抚示范区全面落实“清、减、降”政策,每年动态调整一次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实行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全面公示收费项目和依据,实现“清单外无收费”。2021年累计减税降费地方级收入5500万元。
降企业融资成本。沈抚示范区坚持“财政+基金+金融”投融资模式,为企业发展赋能。示范区完善激励政策,先后出台《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奖励政策》等多个政策文件,推动域内企业对接金融资源便利化;设立2亿元规模纾困基金,近三年累计向23家中小微企业提供纾困基金3.5亿元,资金周转率达1.75倍;通过政府、银行、担保三方联动授信机制,为企业提供无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部分质押贷款等,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降成本,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既要放下该放的手,也要握紧服务的手。沈抚示范区建立起“企业家早餐会”工作机制,围绕精益管理、数字经济等重点主题,管委会主要领导与企业家共进早餐,现场倾听企业心声、解决实际问题;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组建项目服务专班,全面梳理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各类问题,逐一制定解决方案,跟踪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让投资企业在项目遇到困难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人、有人管”;推出“营商码”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诉求渠道,实现“企业‘码’上反映、部门迅速响应”,及时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企业满意率达98.38%;高效开展政策兑现,2021年共为201户次企业和项目累计兑现扶持资金9.76亿元,兑现率100%。
聚焦融合发展 生态宜居度逐年递增
近年来,对于沈抚示范区居民而言,周边可供休闲娱乐的绿地、公园正在逐渐增多。目前,沈抚示范区规划建设的多个公园正在逐步建成。
据沈抚示范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眼下,人民文化公园、浑河左岸公园和小沙河生态景观区等一批群众关注度高的重大民生基础设施工程正在高质量推进,22平方公里内的重点民生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设初具规模。这些民生工程全部竣工后,示范区将形成道路管网“血脉”畅通、生态“绿肺”遍布的局面。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沈抚示范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企。
涵养绿色的自然生态。沈抚示范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打造生态环境好、宜居度高的民生工程。示范区围绕浑河左岸公园、小沙河生态景观区、人民文化公园三大区域启动建设60公顷水系、385公顷园林的城市“绿肺”生态景观工程;制定《“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进行“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形成常态化管理的工作机制;实施入户厕所改造、污水管线等工程建设,有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构筑活跃的创新生态。近年来,沈抚示范区不断汇聚产业链资源,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打造出6个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引入西门子、龙芯中科、腾讯等12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入驻,使其成为聚集人才资本、吸引科技型中小企业落地的重要平台;推动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持续增长,2021年示范区全社会累计科研经费投入超过2亿元,以新科学、新技术,助力催生新产业、新经济。2021年示范区新增各类创新主体172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数累计达204家。
建设宜居的社会生态。沈抚示范区有轨电车5号线正式通车,实现跨沈阳、抚顺两市运营;引入南昌中学、南京一小等8所优质中小学,新建拉古中心幼儿园,引进建设中科院沈抚汪家教育示范园,优质教育资源不断集聚;建设示范区敬老院,并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型;示范区残疾人服务中心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与抚顺职业技术学院等8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错时利用域内文体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公众开放,群众休闲娱乐场所大大丰富。
如今,放眼沈抚示范区,“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这18个字已成为全体共识、统一行动,一幅幅“优环境”的生动画面,正汇聚起“促振兴”的宏大场景。
“我们将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打造生态、厚植土壤,加强改革政策统筹、进度统筹、效果统筹,推动改革直面问题、精准施策、攻坚突破,放大特色优势,做好融合文章,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提供坚强支撑,在全省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沈抚示范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的一番表达,给人信心,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