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央网信息 > 正文
人民日报客户端 | 沈抚示范区:十年“堵心”路,一朝变坦途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5日 00:00
【字体: 放大 缩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7月30日下午,高温闷热,位于辽宁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汪家街道汪南村,“骑”在沈抚大道路北辅路上的那处老旧房屋周围,停靠着几台大型工程机械车辆,一些周边群众也跑来围观。由于人车相拥,原本经过此地的车辆都必须减速行驶,这会儿更要缓慢通过。

差几分钟三点,房屋的主人赵大爷从破旧的房子里走了出来,顺手把几件发霉的衣物扔到搬家的车上,微笑着挥手,向在场的围观者和示范区机关工作人员打招呼,并喊出声的告诉大家:“你们拆吧”。然后坐进了示范区早早为他准备好的那台小车里,离开了他“坚守”了10年的“阵地”——这个原本属于他的家。 见此场景,现场围观的群众比示范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显得还兴奋,他们自发的叫好,拍响了掌声,竖起了拇指,为沈抚示范区关注民生、解决民生中的难点问题点赞。

掌声未落,工程车辆已点火启动,一个多小时以后,这个“骑”在沈抚快速干道辅路上的老旧房屋便被夷为平地,影响周围老百姓10年出行难的这块“硬骨头”,就此成了汪南村的记忆。次日凌晨时分,人们再从这里路过,已经看不到曾经有过建筑的痕迹。 赵大爷家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它紧贴着沈抚大道而建。沈抚大道是连接沈阳和抚顺两个城市间的中轴路,曾是全国第一条城际间的高速公路。几经改造扩建,特别是沈阳轻轨东延线运营后,这条路已经变成了沈抚两市间的观光大道,新成立的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就在两市的连接处。

赵大爷家的这处房屋算是当地的老户,10年前,因为沈抚大道改扩建需要,当时的当地政府开始组织居民迁移,但因为征收补偿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历经数年,谈判未果。即使高标准的沈抚大道如期开工,按期通车以后,赵大爷也不予妥协,甚至以命相搏。这样一来,这一段的沈抚大道成了人们的“堵心”路。 像赵大爷家这样的情况,在各地政府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中是常见的问题。因为关乎民生,处理不好,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造成更严重的政治影响。 沈抚示范区坚持把做好民生工作作为工作的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担当作为,出台征收工作专项绩效激励政策,制定被征收集体土地上房屋执行若干规定,科学决策,统筹安排。对民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一桩桩、一件件,认真着手去抓、去解决,让老百姓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温暖关切。 以赵大爷家为例,为做好区域内的房屋土地征收工作,特别是解决好关乎民生的历史遗留问题,沈抚示范区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指导工作。一改过去主管部门“单打独斗”,为全区“一盘棋”,形成推动工作的攻坚合力,示范区主要领导亲自“领衔”,街道、征收办、公安、执法、财政等部门联合落实包保责任;逐级推行“任务包干到户,责任落实到位”的工作分配原则,按需要解决问题的“点位”和“户”分配任务。示范区还制定绩效奖励办法,重实绩、求实效,把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按难易程度设置差异化奖励标准,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效能和积极性。这项奖励制度填补了全省同类工作的空白。 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中出现的许多矛盾问题,都跟征收补偿标准有着直接关系,这当中,有的是对兑现政策理解不到位,有的是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存在简单和不作为等问题,当然也有的被征收户想“借机敛财”,胡搅蛮缠。针对这些现象,沈抚示范区采取“不同问题不同对待”的办法,既探索走司法搬迁程序,制定出台相关工作规定,畅通司法执行渠道,又注重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利用政治优势化解民生纠纷。机关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和住户家中,耐心细致地解读政策,帮助被征收户算“经济账”、算“长远账”,还千方百计、千辛万苦作被征收户家庭成员的思想工作,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使思想政治工作在解决示范区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中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汪家街道书记王秀川自己掏腰包买水果登门看望被征收户,征收办主任王庆丰把被征收户赵大爷一家请到单位食堂,从家里拿来好酒款待,征收办副主任邓军看到10年“钉子户”同意拆迁,专程去现场掏出500元钱塞到被征收户手中,算是“乔迁”贺喜。征收办的一位军转干部,还把自己今年“八一”节的特殊礼物、带有军人标识的T恤衫送给被征收户,被征收户喜出望外。 正是这些创新的工作措施,推动了沈抚示范区土地房屋征收等民生工作的有序进行。涉及360多户的“链条厂”整体改造工程,“浑南三中”、“百利威”、“商会总部基地”等多个地块历史遗留的疑难问题都一一得到解决,保证了招商项目的落地和及时建设,进而优化了示范区的营商环境。 一个需要征收的土地和房屋不能及时得到征收,就像一堵墙、一座山“横”在示范区发展的重要关口。还以赵大爷家为例,因为堵路,当地百姓多年来心生积怨,叫苦连天;“链条厂”360多户棚户区居民多年诉求,要求改善住房条件,提高生活环境标准,这些民生问题成了老百姓心中的痛。 为做好沈抚示范区的民生保障工作,示范区党工委多次强调:“看上去好像是一个堵路拆迁的小事,实则堵的是老百姓的心,隔开的是党和群众的距离,沈抚示范区的党员干部,在解决民生问题上一点都不能‘含糊’。” 今年初,在着手解决赵大爷家10年“堵路”等民生问题时,沈抚示范区把那些关乎民生的历史“欠账”列为征收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要用改革的措施、创新的思路去啃工作中的硬骨头。沈抚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董峰和分管领导多次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现场办公,强调:“解决民生问题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既要抓疫情防控,也要关注和解决好老百姓的诉求,民生工作的‘欠账’早晚都得还。”同时党工委还把解决老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作为衡量示范区党员干部是否优秀的一把尺子,下决心、加力度、强合力,做实、做好保民生、促民生、为民生的工作,让老百姓真正收获到幸福感,让示范区的民生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正是围绕这样的工作理念,很多原来的“对手”变成了可以信赖的“朋友”,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得以顺利解决,老百姓自觉自愿的给示范区工作点赞。说来让人难以相信,前两天,刚刚被迁走的赵大爷,专门制作了一面锦旗,送到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管委会,到底谁应该感谢谁,这当中答案自明。市民孙先生说:“因为堵路,发生过多起车祸,天天从这路过,回回提心吊胆,这回示范区为老百姓解决了一个大问题。”链条厂住宅区的宋阿姨逢人便说:“原以为就死在这个破地方了,没想到示范区让我看到了阳光,住上了楼房。” 那天,赵大爷离开“坚守”10年的“阵地”时,微笑着挥手向现场围观群众道别,那一刹那,现场响起了掌声。这掌声既是送给赵大爷一家人的“乔迁”贺礼,更是对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解决民生难题的最好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