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抚示范区多款“战疫神器”获央媒、省媒持续关注点赞

发布时间:2022-03-29  信息来源:

下沉一线,出力更动脑,小发明、小妙招解决核酸检测大问题,在本轮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为了避免百姓在参与核酸检测时长时间聚集的风险,缓解防疫人员排查压力,沈抚示范区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纷纷使出看家本领,各种方便快捷的防疫“神器”不但得到了百姓的一致好评,更是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网、辽宁日报等中央和省级媒体的关注和持续点赞。截至发稿前,《“小神器”发挥防疫大作用》《核酸检测现场的新风景:我是“健康码”》两篇报道的阅读数均已突破百万。

“小神器”发挥防疫大作用

“筱晏成了发明家。”3月26日早上不到7点,在沈抚示范区高湾社区全员核酸检测现场,沈抚示范区党建工作部工作人员丁筱晏发明了一个助力核酸检测的“神器”被派上用场,受到“热捧”,大家称赞丁筱晏是疫情防控中的“小发明家”。

丁筱晏是这次疫情防控工作的志愿者,并被安排到高湾社区担任检测点“点长”。在上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中,丁筱晏在现场看出了问题,“检测人员在扫码过程中,与被检测人员有直接接触,同时,受现场环境和光线的影响,手机扫码时,由于光照出现‘卡壳’,既不安全,效率也不高。”丁筱晏说。在结束当天志愿者工作之后,丁筱晏回到家里开始琢磨,并“翻箱倒柜”,找出了一大堆家里废旧物品,最后,他自己动手,把几个零碎的塑料瓶粘合在一起,制作了一个便于检测的小工具,同时,还给小工具配上了“遮阳伞”。

在3月26日新一轮核酸检测中,丁筱晏早早来到检测点,拿出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检测“神器”,助力现场检测工作。负责专业检测的医护人员说:“这个检测‘神器’简洁实用,避免了在扫码过程中我们跟被检测人员在接送手机和身份证时直接接触,同时我们也不用长时间举着手机去扫码,减轻了我们一半的工作强度,却提高了五倍的工作效率,那个用方便面盒做成的遮阳伞,更加方便了我们的检测工作。”

在当天的检测现场,高湾社区居民秦大爷说:“这次检测和排队的时间比上次减少了很多,原来现场有这么一个‘神器’,工作人员的小发明和小制作解决了我们居民长时间排队检测之苦。”

在检测现场,丁筱晏表示:“我手里还有两个小‘神器’的半成品,我一定抓紧制作,送给同事,让他们带到其他检测点,助力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工作。”

核酸检测现场的新风景:我是“健康码”

“打开辽事通健康码,想快就扫我,我就是‘健康码’……”3月26日,在沈抚示范区高湾经济区泗水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点,志愿者苗秋乙穿着前后张贴健康码的防护服,穿梭在人群中间,为大家提供服务,不仅节省了居民们排队检测的时间,更提升了检测现场的工作效率,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苗秋乙是泗水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中,他总是冲在一线,不怕苦、不怕累,为疫情防控工作想了很多办法、解决了很多问题。这次全域核酸检测,他突发奇想,在防疫部门的支持下,将辽事通二维码精心设计后,贴到了自己防护服的前胸后背。他手举话筒,用自己精心编制的诙谐幽默语言,穿梭在检测人群当中,为大家提供最便捷的服务。

“做核酸,扫健康码就是快,比高铁快,比刘翔快。”

“春风吹,战鼓擂,核酸检测第二回,我有码你一扫,最多也就30秒,你好我好,大家好,没有疫情才最好!”

“现在是全民做核酸,不是超市发鸡蛋,不要抢、不要挤,认认真真保自己。”

……

苗秋乙这些幽默的语言,成了社区核酸检测现场一个流动的风景,他也成了社区里的“红人”。

泗水社区书记张海洋说,苗秋乙的这些创新做法,给社区核酸检测工作减轻了很多负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据了解,该社区核酸检测的工作效率比其他检测点提高近三倍。

附近居民何萍阿姨说:“这小伙子真有意思,做核酸还能看到他表演式的服务,真开心!感谢这样的年轻人!”

结束一天的核酸检测任务后,苗秋乙和其他同事脱下了裹在身上的防护服,他们的衣服已全部湿透,热气从他们身上不断地散发出来,苗秋乙仍然不失幽默跟大家开着玩笑:“抗击疫情我们都从‘仙境’中来。”

废纸盒变身“扫码神器”

采集员用手机信息采集时总会遇到手机反光造成的扫码“卡壳”问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负责信息采集的防疫工作人员李石街道的刘琳利和拉古乡的刘文健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瞄准了废纸盒,他们将废包装盒做成“扫码神器”,大大提高了扫码效率,减少了排队时间。

暖心企业助力核酸检测

“别着急,这个检材架我们能做。”在沈抚示范区,同样为防疫工作献计出力的还有企业,3月26日,在示范区核酸检测第四小组上门为域内企业抚顺欧柏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核酸采样时,放置试管的检材架不够用了,正在大家着急的时候,企业主动伸出援手,安排工人就地取材,现场制作了检材架,解决了工作人员的困扰,加快了采样进度。